青岛海信集团、瑞昌科技获联合国肯定——“走出去” 造福一方

作者:探索 来源:探索 浏览: 【】 发布时间:2024-03-29 06:19:57 评论数:

原标题:青岛海信集团、走出去瑞昌科技获联合国肯定——“走出去” 造福一方

海信南非产业园生产线。青岛  资料图片

近日,海信获联合国初唐剑神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与中非发展基金联合发布《南南合作在行动—投资合作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系列专刊之“中非发展基金案例专刊”,集团此次发布选取了中非经贸合作的瑞昌7个典范项目,青岛海信南非家电园和瑞昌中非棉业名列其中。科技肯定

进入10月,造福北半球秋意正浓时,走出去位于南半球的青岛不少非洲国家正迎来春天。此时,海信获联合国由海信投资建设的集团海信南非家电产业园内,电视机和冰箱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瑞昌当地工人正一丝不苟组装电视、科技肯定初唐剑神冰箱。造福在南非以北的走出去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及津巴布韦等国家,青岛瑞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的中非棉业项目(以下简称“瑞昌中非棉业”)新一季棉花加工工作已进入尾声。

“25年来,我们扎根南非,海信品牌的产品和技术遍布这块大陆。2013年3月,中非发展基金与海信集团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建设了海信南非家电产业园。”海信集团总裁贾少谦介绍说。

“非洲国家普遍渴望推动本国农业和种植业进一步发展,但各国农业基础条件仍有待改进、农业政策和农业投入存在提升和改善空间。南部非洲和西非有种植棉花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瑞昌中非棉业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2009年,中非发展基金与中国青岛瑞昌、青岛汇富共同出资设立中非棉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及津巴布韦等多个国家新建或并购轧花厂、榨油厂、纺纱厂及种子公司,开展相关业务。

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两家青岛企业在填补当地产业空白、提升技术水平、拉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非洲当地人对这两家青岛企业也越来越熟悉、肯定。

海信南非家电园实施本地化管理,为当地增加税收,提供技术、管理经验支持,提升当地制造业水平,是南非首家推出低功耗节能型产品的家电企业。瑞昌中非棉业则在非洲当地按中国棉花加工标准,采用中国先进的棉花加工设备建设轧花厂,生产符合国际标准、可在全球销售的棉花产品。

企业发展带来的大量就业岗位,为非洲当地居民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海信南非家电园建设前,其所在地社区的失业率高达40%。“我们雇佣当地员工700名,占员工总数的90%;通过带动上下游产品和服务,间接创造2000个就业岗位。”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说。此外,该企业积极支持当地公益事业,累计捐助金额超100万美元。瑞昌中非棉业直接雇用当地员工3300余人,间接带动农户种植棉花4—5万户,惠及当地农户20余万户。公司还为农户投入棉花种植物资和技术培训,过去3年累计投入250多万美元,惠及13.7万农户。

两家青岛企业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持续努力,获得当地居民和联合国的肯定。《南南合作在行动—投资合作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发布后,联合国秘书长特使、南南办主任豪尔赫·切迪克评价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南南投资合作的举措。希望通过本报告,国际社会能更好地了解中非合作与投资,推广中非发展基金的良好实践和经验,倡导南南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青岛重视开拓非洲市场,积极贯彻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指导、帮助青岛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开展对非经贸合作,成效显著。

数据是验证青岛这一举措成效的最佳论据。

来自青岛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青岛核准对非洲投资项目127个,中方投资18.53亿美元。同时,青岛对非洲投资已从过去以贸易为主逐步拓宽到农林渔业、制造业、资源开发等更广泛的产业合作领域。2019年,青岛市对非洲地区新签承包工程合同2.0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89亿美元,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214人。

一个个“走出去”的青岛案例,在破解非洲基础设施瓶颈、提升当地制造水平、增加本土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升当地自身发展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非洲工业化进程和民生改善注入强大动力。对此,中非基金董事长宋磊表示,青岛两家企业获联合国表彰,彰显了青岛对非洲及“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成果,也是中国地方与非洲合作的典范,在全国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赵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