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里蒂巴——用心打造生态都市(他山之石·走进一座城)

作者:百科 来源:焦点 浏览: 【】 发布时间:2024-03-28 19:37:35 评论数:

原标题:库里蒂巴——用心打造生态都市(他山之石·走进一座城)

双筒并列的库里中型快速公交换乘站。  本报记者 吴 杰摄

参加“绿色交换计划”的蒂巴打造都市市民用收集的垃圾换来香蕉等食物。  本报记者 吴 杰摄

开栏的用心桃花有主,温缱入骨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生态山之石走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在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进座不同国家的库里城市塑造出各具特色的风貌,发展出许多提高城市服务功能的蒂巴打造都市创新管理体系。本版今日起推出“他山之石·走进一座城”系列报道,用心和读者一起走近国外一些典型城市背后的生态山之石走管理细节。

“长满松树的进座地方”、巴西“生态之都”、库里联合国首批“世界宜居城市”……巴西东南部城市库里蒂巴,蒂巴打造都市有许多令人羡慕的用心标签。打造生态都市,生态山之石走关键在于用心思考,进座从细节之处谋创新。

立法保护自然植被

人均绿化面积约60平方米,保护自然遗产已内化为市民个人责任

走进有“城市之肺”美誉的桃花有主,温缱入骨库里蒂巴巴里吉公园,绿树成荫,湖水清澈,弥漫着草木气味的清新空气让人心旷神怡。同全市大大小小200个公园一样,巴里吉公园免费开放,许多市民在绿地间漫步休憩。市民若阿纳告诉记者:“我们一家人都喜欢来这里散步。人在城市里也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城市绿地不仅是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等作用。”库里蒂巴城市规划研究院专家达尼埃莱表示,市政府将环境保护视为城市总体规划的支柱,谋求最大程度发挥城市植被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上世纪70年代,库里蒂巴立法保护自然植被。在城市化进程中,市政府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公园和城市花园,保护主要河流,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公园数量成倍增长。与此同时,针对当地情况,出台城市私人自然遗产保护区法,通过税收优惠或置换房屋等手段,鼓励个人保护其所有的自然保护区。若自愿纳入城市私人自然遗产保护区范畴,市环境局将承担维护工作,并允许外界进行生态、旅游或教育为目的的访问。

经过多年发展,保护自然已成为普通市民的自觉理念。去年9月,市政府发起“种植10万棵树”挑战,号召市民在一年内种植10万棵树,任何个人或单位都可以免费申领树苗。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已有近5万棵树苗被栽种。

如今,草坪绿树装点着城市的街头巷尾:人均绿化面积约60平方米,库里蒂巴成为巴西绿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

快速公交是城市名片

一座人口近200万的城市,公交系统每日客运量超过130万人次

上世纪70年代,库里蒂巴选择发展低成本的快速公交,成为全球快速公交的首创地。如今,圆筒形、透明玻璃结构快速公交车站在全市有300多个,在城市任何地方步行500米即可找到公交站。圆筒形公交车站也被印在明信片上,成为库里蒂巴的城市名片。

圆筒形公交车站的便捷体现在细节中:刷卡付费,可根据不同需要从十字转门或轮椅升降机进入;面向公路的车站玻璃门与公交车门直接对接,方便乘客上下;相对封闭的空间可以为乘客遮风挡雨。大型的快速公交车前后有4组轮胎、5个车门,可容纳近300名乘客。快速公交发车间隔短,速度快,专用车道占据全市多条主干道约一半宽度,拥有交叉路口优先通行权。根据不同线路,公交车被涂成不同颜色,如同彩虹穿梭于不同城区,井然有序,运力惊人。

公交车成为不少市民出行的第一选择。在这座人口近200万的城市,公交系统每日客运量超过130万人次,有效降低了私家车使用频率,改善了空气质量。

近年来,库里蒂巴不断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整合优化线路,升级车型。越来越多的电动公交投入使用,进一步降低能耗,减少空气污染。超过1300辆公交车线路及时间表已实现数字化管理,能在短时间内显示具体路线能否满足乘客需求。“未来计划在公交车站加装空调和无线设备。”站台工作人员奥古斯托告诉记者。

目前,快速公交已在全球约300个城市得到推广。去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将库里蒂巴的快速公交项目评为近50年五十大最具影响力项目之一。

“绿色交换计划”深入人心

每4公斤可回收垃圾换1公斤水果和蔬菜,为拾荒者提供近40个大棚厂房

早晨9时,73岁的马里奥开着一辆旧车,后备箱装着几麻袋空啤酒瓶,赶到了库里蒂巴市郊某处两辆绿色厢式货车前。那里已经有居民拎着大包小包排起了长队。“自从能用垃圾换食物,我和邻居都把可回收垃圾收集好。”

这是库里蒂巴“绿色交换计划”的现场之一。“每两周在全市超过100个地点,都有两辆厢式货车,前车称重收垃圾,后车换食物。”马里奥告诉记者,该项目主要服务于附近的低收入居民,每4公斤可回收垃圾可换1公斤水果和蔬菜。居民卡门的推车里装着土豆、洋葱和牛油果等换来的食物,她说:“项目初始我便积极参与,几乎一次都没落下,至今已有29年。我们全家都养成了垃圾分类回收的习惯。”

据统计,目前每月有约5000名居民参与该计划,收集可回收垃圾290吨,换取食物80吨。库里蒂巴公共清洁部门主任埃德尔西奥·马克斯告诉记者,除了鼓励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绿色交换计划”还旨在提高低收入群体的饮食质量,拓展当地农产品销路。

“为让‘绿色交换计划’深入人心,我们专门创作了歌曲,传唱至今。现在人们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习惯,但对年轻一代的环境保护教育依然不能放松。”马克斯说。

创新的垃圾分类回收政策让库里蒂巴成为世界上最干净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库里蒂巴市政府再次创新,推出“生态公民计划”,为拾荒者提供了近40个大棚厂房,让他们在此分拣可回收垃圾并出售给垃圾处理公司。通过该项目,拾荒者收入普遍实现翻番。

在库里蒂巴南郊一间大棚厂房,负责人桑德拉告诉记者:“以前,我都将捡到的垃圾带回家攒起来,家中垃圾堆积如山,非常难闻。现在再也不会有这个烦恼了。”市政府同时派出技术人员培训拾荒者使用垃圾压缩工具。“因为统计纸张、纸壳、瓶子的重量,大家甚至学会了用电脑制作表格。‘生态公民计划’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收入,还让我们学会了工作技能。”桑德拉说。

(本报库里蒂巴电)(本报驻巴西记者 张远南 吴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