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海南日记丨刘醒龙:黄花梨做的海南正文

海南日记丨刘醒龙:黄花梨做的海南

作者:探索 来源:知识 浏览: 【】 发布时间:2024-03-28 18:18:29 评论数:

原标题:海南日记丨刘醒龙:黄花梨做的海南黄花海南

>>>点击进入专题

刘醒龙

黄花梨做的海南

2021年6月1日,于悦玺酒店545室

都说海南岛没有内地那种气候分明的日记季节性。

那许许多多内地男女对海南的丨刘鱼锁钥匙情愫却四季分明。

往海南去,醒龙内地这方面的海南黄花人,除非必要,日记大多是丨刘季节性选择。这一点,醒龙在从北京开出来的海南黄花Z201列车上显得格外清晰。

近十几年,日记我每次来海南,丨刘无一例外全选了这趟列车。醒龙包括二零一六年七月那一次,海南黄花也是日记要去三沙,因为一些原因,丨刘行程突然提前。原本计划参加完深圳的一个活动,再从容跨过琼州海峡。鱼锁钥匙不意计划突然被打乱时,也还是急忙奔至广州赶上了这趟列车。从北京开出的Z201次列车,终到三亚,途中穿行大半个中国,也载起大部分中国人对海南的明显带有季节性的向往。这一次,在武昌站上车时,仍是城市睡得正香的凌晨四点四十三分,进站口零零落落只有二十来人,让自己只在顺顺当当刷证进站后,才解除了心中那是否站错队的疑团。等到列车搭乘轮船,漂洋过海到达海口站,这疑惑又回来了。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上旬,到海南参加“博鳌文学论坛”,同样是搭乘这趟列车,同样是在海口下车出站,那人潮之汹涌,用不着费劲,就有一股力量推着身子往站外挪动。相比之下,此时此刻,像自己这种向来喜欢不紧不慢懒得往人潮中挤的性格,居然能第一个出站,可想而知,那出站的人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说这景象如内地的秋风扫落叶肯定不合适,一想到换季了,又以为是恰如其分。

文学名家参观海南省博物馆。记者 姚皓 摄

都什么时代了,仍三番五次乘火车到海南,也不是因为喜欢坐火车,有那不骑马反骑驴的怪癖。当年没有武汉长江大桥,京广线上的火车们都要在长江边的码头上拆分后换乘轮渡,起岸之后才能继续前行。这段记忆属于老一辈武汉人,我没有这种记忆,自然犯不了怀旧的毛病。

二十一世纪的火车如何渡过琼州海峡,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那么长的火车如何才能上得船,过得去那么宽的海峡?Z201次列车一般都会在夜里十一点前后到达琼州海峡北面的徐闻港。第一次乘坐这趟列车时,我曾经一直盯着车窗外,看着巨龙一样的列车,如何从陆地挪到轮船上,又如何从轮船挪到陆地上,连同在大海中行驶,一连四五个小时不曾合一会儿眼。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前几次,根本看不太清楚,夜黑得太深了。这一次,也不知怎地夜里十点钟就睡着了,等到被巨大的动静惊醒时,已是清晨五点,列车早已抵达海口港,正在将之前拆成几段的列车重新连成一个整体。也是乘客太少,列车员闲来无事,站在一旁细细解释后才明白,无非是多修了一条岔道,让港口的动力车组将拆分的列车一段段拖下来,在适当位置断开连接,紧接着让空载的动力车组驶入预设岔道,而让先前就从船上拖下来的列车车头部分后退,再与这段列车重新连接起来。如此前前后后反复几次便万事大吉。

世上之事,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成为经典的。一切经典也都是能够摆开来,扳着手指数出一二三四五的。当人们用复杂猜想去理解列车如何渡过琼州海峡,列车所用的却是极为简易的方法。几年前,曾经去到这趟列车所要经停的肇庆,当地朋友领着去看一样栽在大街两旁的稀奇之物。朋友介绍说,不久前林业部给肇庆市政府来公函,询问一九七零年代,从海南调拨到肇庆的一批苗木栽在何处,现存如何?晓得这事的人都觉得很奇葩,都几十年了,谁有兴趣记起这陈芝麻烂谷子的丁点事?不过肇庆有关部门还是得认真对待这立等回复的指示。寻找了多时,才从一位退休多年的老职工那里得知,这批从海南运来的苗木就栽种在市政府旁边的一条街道两旁。这边消息刚刚反馈过去,林业部第二天就派人来肇庆,见那条街两旁树木长得颇有模样,这才说明原来当年调拨的是海南黄花梨树苗,当即一棵棵登记造册,就地保护起来。这些年肇庆当地在此两排树下来来往往,过着烟火日子的人何其多也,从未有人认得此万木丛中的尤物,恍然明白过来,再想摸一摸某片树叶,都会有人上前来声声劝阻。

海南之行的第一天下午,去海南省博物馆参观,正好是六一儿童节,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将一向沉重如山,忧郁似海的历史所在嬉戏成比快乐更加快乐的游乐园。历史太厚实,也太神秘,终于将最后一拨孩子挡在黄花梨馆门外,独留我们眼睁睁看着世所珍稀,恨不得与黄金等价的黄花梨木,被海南的先民们用于制作纺织用的纺车、打纬刀和挑花刀,用于制狩猎用的弹弓、火枪和标枪,用于制作日常生活中的米桶、谷桶和锅盖,用于放牧的羊铃与牛铃,自娱自乐用的胡琴、唢呐和牌九,如此等等,都还称得上可以,而那些用黄花梨木制成的套在牛脖子上的牛轭,插在牛鼻孔中的牛鼻串,还从牛轭上牵出一根绳索拖着耕耘山野的整副木犁,唯有一声接一声叹为观止。自汉代设郡至清王朝,海南一直实行“土贡”,每三年要向朝廷进贡一次,黄花梨一直是贡品中不可缺少的各个朝代皇家的御用木材。但在淳朴的海南民间,再好的黄花梨,也不过是如枫栎一样坚硬好使,耐得磨损的又一种木头。

列车上的人,载多载少离不开季节因素。黄花梨树能够成规模地漂洋过海跑到内地去生长,也离不开社会经济生活的季节性改变。

风尚从来就是季节的产物,没有季节也要弄成某种季节的小样。

从火车上下来的人多人少,并不代表真实的海南。相比之下,海南民风才是如黄花梨木一样真实,因坚硬而珍贵,并非因珍贵而坚硬。(刘醒龙)